猴子与马有财运吗好吗

工作运势 小可爱剪辑库 832

你亲眼见过猴戏吗?20年前还有耍猴人在街上,但现在却已逐渐消亡了,但事实上,猴戏作为一种把戏,在先秦时就已经有了,三国时有人模仿猴子跳舞,唐朝时还让猴子管马,那么除了耍猴以外,古人是怎么捉猴的?猴戏又为什么会逐渐消亡呢?

猴子与马有财运吗

至少在二十年前,还有耍猴人在街上耍把戏。把戏的模样,可在《燕京岁时记》里寻到踪迹。“耍猴儿者,木箱之内藏有羽帽乌纱,猴手自启箱,戴而坐之,俨如官之排衙。猴人口唱俚歌,抑扬可听。”可见“沐猴而冠”的耍猴方式至少从清时就已经约定成俗。

“沐猴而冠”其实是曹操的话,因此上,猴子戴帽的戏法,极有可能在三国时候就已形成定制。之所以有这样的认为,是因为事实上,耍猴儿在先秦时候,就已经初见端倪。在《小雅》里便有训练猴子爬树的诗句:“毋教猱升木。”

猴子与马有财运吗

但真正把“耍猴儿”升级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杂技,还是在汉代。汉画砖上的百戏图里就有耍猴儿的一段缩影。而汉代早于三国,既然汉时耍猴儿就已经出现,那么三国时候有了猴子戴帽的戏法大有可能。那会儿,不光耍猴,还耍人。有一种“沐猴舞”,是人扮了猴耍。

有个叫盖宽饶的,是个当官的。和人喝酒,不让人劝酒。说喝酒就胡折腾。大家一听都劝他酒,喝多了。还没等他折腾,一个叫檀长卿的折腾开了,一会儿学猴,狂猴乱舞。一会儿学狗,汪汪汪。大家都说好。

猴子与马有财运吗

唯有老盖说不好,看着天花板兴叹,“这要是让人传出去,可成笑话了。”果然,第二天就有人跑去告老檀,说他当官不像个官。这还了得,扒了衣服,下大牢。众人赶紧劝,好不容易才没事。所以,当官的,千万不要学狗学猴。

当然,耍猴儿还是有过机会登上大雅之堂的。唐朝时候,有人把猴子拴在马厩,让它当马官管马。管它叫马留,这大约是弼马温最初的原型。到了祭祀的时候,还让猴子出现表演。有遣唐使觉得好玩,带回日本去,成了他们的国淬,至今仍在祭神时候耍猴。无独有偶,和唐朝结亲的吐蕃,在跳大神的时候,也耍猴,不过不是猴耍,仍是耍人,戴着猴面具跳舞。这是个会念经的猴,大概是孙悟空取经回来后的事吧。

猴子与马有财运吗

既然耍猴就得捉猴。中国早年盛产猴。《山海经》里有各种猴,被大禹捉住的无支祁、长着四个耳朵的长右、长满了猪鬃的猾褢、长着白耳朵像人一样走来走去的狌狌。它们分别栖居在淮河边、湖南雪峰山、湖南尧光山、广西猫儿山。而东晋文献里则记载了长江三峡两岸多野猴。

这事后来被李白曾经宣传得沸沸扬扬,“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除此,云南哀牢山也是遍地猴。猴多,故事也多,猴子成了早期文人墨客极喜描述的对象。东汉杂史小说里就有越国的一个村姑和猴子打架的故事。这个村姑后来成了剑客,教越王的军队,打败了吴国。

猴子与马有财运吗

不过,最多的还是捉猴的故事。《南中志》写某人捉猴:有个张三,会编草鞋,爱喝酒。每天没事就上山。把酒扔在路上,把鞋挂在树上,走了。过会儿,来了群猴子,看见了酒,骂,狗日的张三,又来骗我喝酒。大眼不瞅,二眼不瞪过去了。又看见了草鞋,又骂,狗日的张三,还想骗我穿草鞋。

裂着肚子,叉着腰,又过去了。回头回来,噫 ,酒怎么还在?嗯,我只尝一口应该没事。不行,不能一个猴子尝,不然管不住自己的嘴怎么办?对,得叫个猴子,在一旁看着我,尝多了,就给我一巴掌。却叫了一只猴子。旁边一只看它们嘀嘀咕咕,不乐意了。

猴子与马有财运吗

说你们说什么呢?旁边另一只,也不乐意了,说你们说什么呢?结果一群猴子都知道了。于是,一起去看这个猴子尝酒。尝了一口。问,怎么样?好酒。又过了会儿,忍不住又问,怎么样?天下少有。再过会儿,不问了,眼红得像辣椒,一个个都抢过去喝。

多了。看见树都是两棵,噫,树上有草鞋。摘下来,穿上,还行,挺合脚,私人订制啊。走来走去。其他猴子也看见了,都穿上,都走。不会走了,鞋和鞋在一起串着呢。躺倒一大片。张三呢,施施然丛林里出来,一只猴子,一只猴子绑上。牵走了。南朝也有捉猴的故事:大将军乘船过长江,有人捉了个小猴逗小猴。小猴它妈在岸上又哭又闹,跟着船走,走到后头,跳上船,扑通跌倒,死了。

猴子与马有财运吗

有人把它肚子剖开一看,肝肠寸断。大将军知道后,放了小猴,杀了捉猴的。这就是因果恶报。孙膑也捉猴:猴子它妈病了,跑孙膑那偷桃。孙膑捉了猴,又放了猴。猴给了孙膑一本兵书,孙膑成了名将。这就是好心有好报。捉住了猴自然打把式卖艺。其实,不光玩杂技,也当广告招牌。比如香港有个叫陈日标的,在卖药时,就让猴子和老鹰表演。还有耍武术的也经常拖猴带口,满大街瞎转悠。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