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学历是敲门砖,但慢慢我发现它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
近期,“孔乙己文学”引发当代年轻人共情并广泛传播,大家调侃自己是“当代孔乙己”,找工作时高不成低不就,言语中充满无奈和心酸。当“孔乙己”热度居高不下时,一则关于年轻人的数据又引发大家关注——携程数据显示,今年2月以来预订寺庙门票的人群中,90后、00后占比接近50%。这一次,年轻人的“佛系”出游被评价为“不上课不上进只上香”。
年轻人在雍和宫排队进香。图片来源:每日人物微信公众号我们不禁好奇,年轻人真的变得“消极避世”了吗?
其实不然,那些在寺庙门口手持香火,大排长龙的“孔乙己”们,其实是一个个在焦虑不安中等待机遇的年轻人。
1
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应届大学毕业生首次突破千万大关,达到了1076万人,2023年高校毕业生更是预计有1158万人。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发起了“你最关心哪些议题”的青年期待调查,就业创业、住房和医疗位列前三。社会节奏加快,升学求职带来的精神焦虑、房车嫁娶带来的经济压力都是当代年轻人要面临的现实问题。
图片来源:中国青年报官方微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业”一词出现20余次,延续了近年来的高关注度。 其中,特别提到“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扬州大学校长丁建宁表示,高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不断优化课程体系、阵地平台和活动载体建设,要不断提升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效能。深入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通过政策解读、渠道拓展、咨询服务等就业指导的手段和方法,提升就业帮扶的精准度。
关于保护劳动者权益,全国政协委员蒋胜男提出加强劳动法对劳动者的休息权保护,对企事业单位八小时工作制的执行情况加强监督管理。她的提案充满对年轻人的支持和关切,一度冲上热搜,得到广大网友的支持。
年轻人面临的困难全社会都在关注,解决难题也并非一日之功,如何排解眼下的精神内耗?靠“寺庙游”吗?
2
网易数读统计了雍和宫中关于手串的468条消费数据,其中“多金如意”款占比高达47%,“姻缘”款只有2.1% ——当代年轻人最关心的,不是能否被真命天子/女看到,而是能否被财神爷关注到。在财神殿长跪不起,对姻缘树爱答不理,或许是当代年轻人一心搞钱搞事业最真实的写照。
事实证明,大家不是在“上课”与“上进”之间选择了“上香”,而是“上香只为求上进”。
图片来源:网易数读微信公众号还有人和佛祖结成“朋友”关系,把自己难以对人言说的心事在祈福过程中一一告知。其中,家人的健康平安远排在学业、事业之前,这是年轻人最大的心愿。
由此可见,即使身处烟雾缭绕的清净圣地,年轻人仍然挂念红尘俗世。有所为才有所求,大家正是在“上课”“上进”的过程中摸爬滚打后,才去“上香”祈愿自己的努力不被辜负,并不是一味“躺平不动”妄图通过玄学 “空手套白狼”。
当生活中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仅凭一己之力又不足以消解所有桎梏,寺庙开始成为大家寄托心灵、寻求安定的选择之一。从这一点上看,去寺庙上香请愿本质上和看演出、追剧等日常解压方式并无差别。无论是想要赢得竞争,还是想逃离内卷,或者只是想听清楚自己心底里的声音……拥有最多欲望与困惑的年轻人,似乎在这里得到了无差别的接纳和祝福。
3
鲁迅先生说,要改造国人的精神世界,首推文艺。实践证明,舒缓年轻人的精神内耗,优秀文艺作品可能比“上香”更有奇效。
近几年,《觉醒年代》《山海情》《人世间》等主旋律作品广受年轻人好评。有大学生看完《觉醒年代》发出这样真挚动人的感慨:
“爱国就是和国家所经历的一切产生共情。《觉醒年代》等一批硬核作品把视角放在‘我’身上,讲述在历史画卷中具体人物的苦乐悲欢,让我看到祖国鲜活有亲和力,我愿意把青春留在这滚烫的土地上。”
这些优秀作品在历史的壮阔画卷里,树立起青年之榜样,让上一代青年的精神力量跨越时空,以青春之态告诉青年人“奋斗者”是新时代最美的风景。
《觉醒年代》剧照 《山海情》剧照《我在他乡挺好的》《二十不惑》等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则以细腻的视角聚焦当下年轻人的生活,合租、挤地铁、加班等生动细节一点点拼凑出在大城市漂泊的年轻人们在生活、事业、感情等方面面临的迷茫和挑战,其中既有忙碌无助崩溃的时刻,也有互相帮助向上突破的过程,引发年轻人共鸣,饱含对年轻人的正向引导和勉励关怀。
《我在他乡挺好的》剧照奋斗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
往往荆棘丛生,充满坎坷。
迷茫无措时,
“上香”也好,追剧也罢,
暂时 停路歇歇脚,
汲取精神力量。
处优而不养尊,
受挫而不短志,
待到柳暗花明时,
方能追风赶月不停歇。
中国文艺网新媒体
来源 | 部分内容参考中国青年报、每日人物微信公众号、网易数读微信公众号等
编辑 | 王丽
点个“在看”,共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