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里诚字 央视典籍里的中国周易

生肖运势 百事都知道 590

安徽建省始于清代顺治十八年的江南分藩,清灭南明后在明南直隶基础上成立了江南承宣布政使司,顺治十八年被分为江南左、右布政使司。六年后,这俩布政使司又分别改名为江苏布政使司和安徽布政使司,江苏二字取自江宁和苏州,安徽则来自于安庆和徽州两府。安庆是安徽省内实力最靠前的府,并因此为安徽省会达两百多年。而徽州又是凭什么和省名结缘呢?

徽州一府六县,虽偏处皖东南一隅,却在地理、区划方面稳定地存在了近八百年,就凭这一点,在安徽就无出其右。徽州的一府即徽州府,脱胎于隋开皇九年设立的歙州,更早的名称则为新安。北宋平方腊起义后改歙州为徽州,这是徽州之始,并延续至民国初年,期间只有元末曾有十年改称兴安府。

徽州的六县指的是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和婺源。秦始皇二十六年,置黝、歙二县,黝县即黟县;汉建安十三年,析歙县西乡置休阳县,之后休阳曾改名海阳、海宁,隋朝改为休宁并沿用至今;唐开元二十八年,析休宁、乐平两县之地设婺源;唐永泰二年,析歙县赤山镇及浮梁一部置祁门县,析歙县华阳镇置绩溪县。

徽州府的徽州之名前后沿用长达780年之久,所辖六县更是近八百年间几无变动,不但孕育出闻名中外的徽文化,还诞生了富可敌国的徽商。徽文化显现在徽派建筑上,体现在村落风水间,更内化于徽州人的饮食起居中,融化在新安画派的图画里,以及派生出京剧的徽州戏曲中。

而起于两宋、达于明清的徽商先以贩卖出产于本地的竹木、桑茶和石矿起家,逐渐发展到经营堪称精品的文房四宝和名茶,最后到垄断江淮盐业,并以典当行入金融业,更占据重要港口,势力遍及苏杭扬徐,北至幽燕,南达闽粤,西及关陇,都有徽商的身影,发展到实力比肩于当时不可一世的晋商。

比之明清的其他商帮,徽商厉害之处在于两点,一是以商养文、以文入仕、以仕促商,形成了内化的良性循环。这种良性循环不但让徽州人在官场上风生水起,在商界也如鱼得水,还催生了像胡雪岩这样权倾朝野的红顶商人。

另一点则是徽商一生所得的财富最后都投向了家乡,或起房建屋,或捐资兴学,光宗耀祖的同时也为扩大财路埋了个伏笔。而为了让自己家业在社会秩序上有所保障,徽州人将本就和徽州有渊源的程朱理学奉为圭臬--在同族而居的徽州,宗法成为一切行事原则,祠堂成为处理事务解决纠纷的平台。

清末民初,随着西方势力的入侵和新思潮的传播,徽州人固守的内化循环体系遭遇从思想文化到商业模式等各方面的冲击,夹在黄山和白际山之间的徽州再也没法成为避世的桃花源了。如果说徽州人经济生活规范被打破只是应验了“稳定不是常态”的真理,那么随之而来的行政区划的调整对徽州人来说就等于“大厦将倾”。

辛亥革命后建立的民国政府废除了沿用上千年的行政区划府建制,府下原有的县皆直属于省,“徽州”这个地名连同”徽州府”从此成为历史。虽然解放后恢复了徽州地区,但缺了婺源一县的徽州已和当年的那个徽州府不可同日而语了。1934年,出于所谓“剿匪戡乱”的需要,国民政府下令将婺源县自安徽省转隶江西省,虽经婺源人上书请愿,但终未能使蒋收回成命。

直至抗战后的1946年,婺源重新发起回皖运动,并发动胡适等徽州籍名人进行游说施压,最终于1947年8月达成目标。但婺源人的徽州梦只做实了两年,1949年5月1日,婺源解放并被划入华东军区赣东北行署管辖,先后属乐平、浮梁专区,1952年后属上饶市前身的上饶专区。转了一圈,婺源还是被划入了江西。

被划出徽州的并非只有婺源一县。1987年,为了打造“黄山”品牌,徽州地区被撤销,成立地级的黄山市,绩溪县划归北部的宣城地区。目前黄山市下辖三区四县,除了徽州府原有的歙县、黟县、休宁和祁门四县外,县级的徽州区由歙县析出,屯溪区为原来的县级屯溪市,而黄山区前身则是由1983年以太平县为基础并入歙县及石台县部分区域组成的县级黄山市。

自黄山市成立以来,黄山已经成为安徽省驰名中外的一个名片,从徽州府形成的徽文化失去了徽州府这个载体,却因黄山旅游业的发展而焕发了生机。《周易.泰》中有讲“盛极而衰,否极泰来”,如果说徽州府的沉落是“盛极而衰”的话,那么徽文化的再生又何尝不是“否极泰来”呢?

当你在黄山游览时,可曾想到这座城市竟然有如此辉煌的过去和曲折的历程?欢迎在文章后面留言评论。关注“一苇旅行”,每天更新新鲜的城市地理和旅行资讯。

#徽州#

#黄山头条#

#黄山文旅#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

热门阅读: